在二语习得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——元认知,在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》考试中也常常考查。但是很多同学对“元认知”和“认知”的区分,不是很清楚。今天,小编老师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两个概念。

元认知也被翻译为反省认知、监控认知、超认知、反审认知等,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。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,存在着一个对信息的执行控制过程,它监视和指导着认知活动的进行,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,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,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,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。这种执行控制就是元认知的功能和活动。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、检验、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。

  

        元认知和认知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。

        首先,元认知不是一般的认知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,元认知的对象不是一般认知的对象,是主体的认知活动本身,而认知的对象是客观外界;二是两者的发展速度不一样,个体的认知能力(如感知、判断、思维等能力)的发展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,而对这些认知过程进行调节、控制的元认知的发展则要晚得多。

       其次,两者关系密切。元认知指导和调节认知,对认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而认知则是元认知的基础,没有认知,元认知便没有对象,同时元认知的发展也有赖于认知水平的提高。

       最后,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有时是相通的。比如,人们为了有效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、提高认知过程的效率,常采用提问的方式,如“这段文字到底讲的是什